每周大师金言
人起初都只是“空心人”,
要靠自己的经历去充填,
渐渐成为一个“实心人”。
从空心成长为实心,
就是一个沉淀的过程。
沉淀自己最好的方式,
就是向内探求,
在自己的闭环逻辑里,
经年累月的积累。
闭门:在独处中增值自己。
人在独处时,才能放慢脚步,
在观察和思考中,
看清自己将要走的路,
沉下心来完善自我。
在繁忙的生活琐事中,
不妨给自己留些独处的时间,
把外界的喧嚣关在门外,
将孤独当作自己的朋友。
如果你有丰富的内心生活,
即使独处也会感到充实,
孤独也是一种享受。
在安静中精进学识;
在闲暇时陶冶情操;
在孤独中修身养性,
那么你一定会收获成长。
止语:慎言中管理自己。
俗话说的好:
“百病从口入,百祸从口出。”
莽撞直言的人,常会自食恶果。
人越成熟,就会越来越沉默。
经历越多,见识越广,
越明白水深不语,人稳不言。
人生本就是一场无声的修行,
眼睛学做事,嘴巴学做人,
方能涵养品性、增厚美德。
闭心:岁月中沉淀自己。
人的一生,有两种节奏:
一种为生活的节奏,
有计划,有条不紊,稳步前行;
一种为心灵的节奏,
不乱方寸,不随波逐流。
内心若住着一个沉稳的舵手,
再大的风浪也不能奈何你。
水不沉淀不澄澈,
心不沉淀事难顺。
不争,不悲,不抱怨,
坦然接受命运中的起伏坎坷,
是一种内心的成熟,
更是一种心态的沉淀。
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,
与其患得患失,心浮气躁,
不如及时整理内心,
把一切都当做命运的馈赠,
找到其中的乐趣。
当你修得一颗平常心,
历尽沧桑,内心也能安然无恙。
人生的路上,不缺目标,
而缺少一点一滴的积累。
生命,因沉淀而更加厚重,
人生,因打磨而变得璀璨。
观念指引分享
改变认知
上帝化身一名老者,想帮贫穷的农夫改变命运。
上帝问农夫:
“如果让你成为村里的首富,
你会干什么?”
农夫说:“我想养几头牛帮我耕地。”
“那要是成为县里的富人呢?”
“我要多买几亩地,
这样我就能多种庄稼了。”
“要是成为全国首富呢?”
老农兴奋的说:“我会买下一座金矿,
这样就能用金锄头种地了。”
启示:
智者总是能打破局限,
突破自己,从而掌握命运。
而愚者却不愿意跳出局外,
即使有机会,也很难抓住,
最后穷困潦倒,命运坎坷。
每周跟学静修
1. 不让古人,是谓有志;不让今人,是谓无量。
译:敢于在古人成就面前一争高低,这是有志气;在今人的成绩面前不虚心,这是没有气量。
2. 莫轻视此身,三才在此六尺;莫轻视此生,千古在此一日。
译:不要把自身不当回事,天、地、人的精华都藏在身体之中;不要轻视今生的每一刻,千古的功业关键在今朝。
3. 醉酒饱肉,浪笑恣谈,却不错过了一日;妄动胡言,昧理从欲,却不作孽了一日。
译:饱食终日,宴乐无度,不就是白白地浪费了一天!轻举妄动、胡言乱语、不讲道理、放纵私欲,岂不就是罪恶的一日!
见识与格局,
决定了一个人的成就高低。
庄子《逍遥游》中说:
“夏虫不可语于冰,
井蛙不可语于海”。
活不过夏天的虫子,
受时间限制,不知冰为何物。
生活在井里的青蛙,
受空间限制,不知世上有海。
所谓的限制,对人来说,
就是见识和格局。
不同的人,有不同见识,
也有着不一样的格局,
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。
明明是从同一起点出发,
有人跑到了山顶,
有人落在了半山腰,
还有人始终困于山脚下。
办大事,以识为主,以才为辅。
这里的“识”指见识,
人做大事,见识占主导,
直接决定事情的成败,
然后才是能力。
倘若你有见识,
再赋予才能,你就能成功。
溪流里纳不下江河湖海,
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,
关系着人命理运势的高度。
成大事之人,
一定有深谋远虑的见识,
思想先行,行动跟进,
才能快人一步,做成大事业。
见识和格局,决定人生层次。
生活中,真正能够称得上,
生命层次的东西,
既不是名,也不是利,
因为这些都是过眼云烟。
而是人的见识和格局。
有见识的人看得长远,
有格局之人有大局观。
有时候眼睛看不到的东西,
见识和格局却可以看到。
眼睛看得到的地方叫视线,
眼睛看不到的地方叫视野。
人的见识和格局,
决定能成多大事,造多大的福。
见识与格局,决定人生成就。
一个人想的不长远,
做事自然不会长久,
这是心中见识的浅薄,
和格局的狭小所造成的。
做事方面,有这两种人:
一种人是只注重眼前利益,
另一种人做事却目光长远。
生活中,会遇到各种磨难,
真正有先见之明的人,
会提前就预想到各种意外,
他们快人一步,
早早就布下了应对之策。
而有的人则是走一步看一步,
不提前做规避风险的措施,
结果是一旦遇到难处,
就会心慌意乱,束手无策。
高明者有格局,
高瞻远瞩;能纵览全局,
观其大略,知机应变;
精明者有见识,
看得细致,明察秋毫,
聚焦细节,由果溯因。
高明源于眼界,精明源于学问。
一个人的见识和格局,
犹如二龙戏珠,两者相辅相成,
经过积累与爆发,最终决定成就。
峰华祝各位朋友快乐每一天 !
2022.10.29