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周大师金言
生命是一树花开,
艳过才知情重;
人生是一场修炼,
悟过才懂真谛。
外修生存技能之本领;
内修心灵的领悟与净化。
没有一朵花开,
是专为凋谢而准备的。
但每一个生命,
都是为梦想而出发的。
生命不息,则奋斗不停,
有大智慧的人,
不会允许自己完全停下来,
身体与思想总有一个在前行。
无事则安,安可成圣。
并非真的无事,睡大觉。
对于智者来说,分秒必争,
闲时,给心灵充充电,
勤思考,善总结,多学习。
人生最终的价值,
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,
而不只仅仅局限于生存。
有事则磨,磨亦称雄。
“磨”不是让你拖拖拉拉,
而是做事要沉得住气,
凡事都做好充分的准备,
静得下心细致深入。
遇到难事,遇到挫折,
拿出水滴石穿的精神,
那么就没有干不成的事。
无事修心,有事修身。
思考是进步的灵丹妙药;
用心是成功的不二法门。
生命的意义不在于享乐,
而在于思想的厚度与沉淀,
不断挖掘自身的宝藏,
才能让自己变得更值钱。
让每一天都有所收获,
过的精彩纷呈,活出通透豁达。
观念指引分享
互利互惠
有一个农夫的玉米品种,
每年都荣获最佳产品奖,
而他也总是将自己的冠军种子,
毫不吝惜地分赠给其它农友。
有人问他为什么这么大方?
他说:我对别人好,其实是为自己好。
风吹着花粉四处飞散,
如果邻家播种的是次等的种子,
在传粉的过程中,
自然会影响我的玉米质量。
因此,我也非常乐意,
让其它人都播种同一优良品种。
启示:
诸恶切莫作,众善须奉行。
存善心,积善德,施善行,
种下善良的种子,精心呵护,
终有一天它会开花结果,
你的福报自然也会不请自来。
每周跟学静修
1. 眼界要阔,遍历名山大川;度量要宏,熟读五经诸史。
译:眼界要开阔,就要游鉴名山大川;度量要宏大,须得熟读经史典籍。
2. 古之学者,得一善言,附于其身;今之学者,得一善言,务以悦人。
译:古时候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,就会放在自己身上去实践;而现在的学者得到一句善言,就会想着取悦他人。
3. 古之君子,病其无能也,学之;今之君子,耻其无能也,讳之。
译:古代的学者,为自己才学不高而担忧,发奋学习,迎头赶上;现在的文士,为自己才学不高而羞愧,就隐满短处,避忌批评。
我们经常说:
人与人之间要和谐,
与自然,与社会要和谐,
其实最重要是的人自身的和谐。
人的内心有无穷的欲望与矛盾。
不妨看看自己的心,
其中有多少妄想在此起彼伏,
又有多少情绪在纠缠不休?
使我们常常不得安宁。
学会与自己相处,才是人生根本,
才能保持身心的和谐。
自知: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。
人要保持探索世界的好奇心,
也要常常认识自我,看清自己,
才能做世事洞明的智者。
人贵有自知之明,
了解自己的真实情况,
需要不断审视自我,
听取他人合理的意见,
才能对自己有客观的判断,
从而避免盲目行动、弄巧成拙。
自胜:胜人者有力,自胜者强。
战胜别人的人,有力量;
战胜自己的人,才是真强者。
人之祸患,在于不自知;
人之弱点,在于难自胜。
只有善于改正不足、克制欲望,
不断战胜自我,才能得到提升。
自胜,重在改正自身不足;
自胜,贵在挑战超越自我。
在挑战与超越中,成就更好的自己。
知足:知足常足,终身不辱。
名声与健康相比,哪个更实际?
生命与财产相比,哪个更贵重?
过分在意某些东西,
必定要为之付出更多的代价;
一味敛财守财,
难保不会遭遇意料之外的损失。
所以说,做人要知足惜福,
知足就不会贪得无厌,招来屈辱。
人应该把身外之物看轻:
名誉、财富、权力、地位等,
这些都是暂时的。
仕途得意混得再好,
终归要退居幕后颐养天年;
物质财富积攒再多,
能享受的不过是一日三餐。
唯有学会知足,
内心才能得到真正的满足。
知止:知止常止,终身不耻。
一个人若能在“止”的问题上,
保持清醒的头脑,
人生多半不会走偏、留憾。
凡事留有余地,
有所节制、适可而止,
一生便不会因为,
不恰当的行为而蒙受羞耻。
反之,做人做事如若,
无节制、不知止,则堕落生。
身后有余忘缩手,眼前无路想回头。
明明拥有很多,却还是贪心不够,
继续为贪念所操控,得寸进尺。
直到泥足深陷才发现已无路可走,
再想回头为时已晚。
唯有以“知止”为始,
方能以“有得”为终。
知常:遵循常理,顺天而行。
水流千里,终究向海;
树高千尺,落叶归根。
世间万物都要遵循自然规律,
违背规律恣意妄为,会招来祸端。
顺应自然不代表消极无为,
而是指行事要因时而动,
因地制宜,把握好分寸和时机。
倘若处在不恰当的时间地点,
就不要刻意去追求。
我们要做生活中的有心人,
善于发现并尊重规矩。
凡事不妄想、不妄做、不妄为,
生活就能稳定运行在既有的轨道上。
须知车到山前必有路,
船到桥头自然直。
顺应自然,顺天而行,
相信一切都将是最好的安排。
峰华祝各位朋友快乐每一天 !
2022.6.1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