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翰文化| 不懂山川风水的地理形态,就是空谈历史?

我们谈中国,如果是笼统地谈,并没有太大的意义,因为对中国需要从很多角度进行更加细分的认识。

大家说起禹一定是“大禹治水”,把治水放在第一位,司马迁认为禹最主要的贡献在于让九州融为一体,光大了尧舜的事业,他的仁德汇集了各族。

由此可见民间的认识和历史学家的看法有很大的落差。

在有见地的历史学家看来,治水的成就再大,也只是技术性、功利性的,这种功利性是属于“术”这个层面的功绩。

 

 

司马迁像

 

禹的成功在于他是通过疏导的方法,顺势利导,把河水引到海里。

 

做到这点就必须从整体进行规划,把各个分开的部族联合起来,掌握山川地理的形势,控制从江河源头到出海口的广大区域,这样才能有效地进行治理。
 

把水治好了,变害为利,就能促成各地的交通、商贸、农耕、畜牧业等各行各业的发展,互通有无,这就出现了“九州攸同”这样的盛大局面。
 

治水是在谋划全局的大格局下进行的,我们如果看透了治水背后的根本性原理,那就属于“道”的层面。大禹最大的功绩在于他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大规划、大勘查、大治理,使得“九州攸同”。而治水只是把这一切连起来的缘起的一个纽带。

 

从中国的历史地理认识中国

治水为什么会促成这么重要的结果?这就需要从中国的历史地理的角度来认识中国。

在上古时代,中国发展主要是沿着三条大河展开的:最北面是黄河,中部是淮河,南面是长江。

水的流向由地势决定,那就要讲到山。古代的人主要的活动区域,大致上北面是从燕山山脉到阴山山脉南面,南面是从武夷山脉到南岭的北面。

在中部,我们看到有一条南北向的太行山脉,把中国分割为东西两边,而秦岭和淮河分割开来中国的南北。

山是决定水的走向,水把各个片区联系在一起。

古人讲究风水,风水的道理就源自山川风雨所决定的自然环境以及自然的规则。上面讲的就是中国风水的基本格局。

风水作为一种相地之术,其实就是对自然地理的考究,自然条件主要是由山和水的走势来决定的,古代的人们将这种道理总结为风水的学问。这就是说,自然环境造就了风俗民情,进而对人们生活、生产与居住各方面产生影响。

禹就是根据自然风水来把握中国的。我们先沿着他治水的足迹,把中国完整地走一遍。

《史记》的《夏本纪》记载,大禹的治水是从冀州起步,开始他最宏伟的事业。我们看看当时划分中国分为九个州。是哪九个州呢?

第一个是冀州,它的名字是来自于古冀国,也就相当现在的山西的河津县冀亭。

再往东走,第二个州是兖州,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西部、河北省东南部、河南省东北一隅。

再往东是青州,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天的山东省中部、东部。

由此往南,就是徐州,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天山东省南部、江苏省北部、安徽省北部。

再往南是扬州,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浙江省、江西省福建省,以及江苏、安徽、河南省南部、湖北省东部、广东省北部。

从扬州往西,是荆州,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天的湖北省中南部、湖南省中北部、四川和贵州的一部分。

从荆州进入中原就是有名的豫州,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天河南省黄河以南、湖北省北部、山东省西南与安徽省西北部。

再往上走,第八个州是梁州。相当于今天的四川省东部、陕西、甘肃省南部。

在继续往东北方向走就是雍州,这是第九个州,地域范围相当于今天陕西省中部北部和甘肃省的大部分区域。

这是按照一个顺时针的方向把中国整整走了一圈,划分出九州。这个划分使得中国古代就称作“九州”。

禹通过治水的活动,大大地拓展了中国的疆域,形成了史书上号称“东渐于海,西被于流沙,朔南暨,声教讫于四海”的泱泱大国,构成了中国的基本区域。

由此,我们跟随着禹的足迹把中国的九州走了一遍,可以了解这九州的区域的范围和土地肥沃的等级、在国家税赋中起的作用,从这里我们才能够进一步地深入认识中国的 山川地理。

上古时期的大禹治水和大尧观测天时,得地利、顺天时,都是在调适和大自然的关系。这些成功的经验在告诉人们天时、地利、人和的重要性。顺应自然的规则,事半功倍;若要逆向而行,则会招致失败和惩罚,这一点从古至今都没有改变过。

其实,不仅我们中国人讲风水,放眼全球,这门学科已全面“进军”到欧美及不同发达国家中,当一些人还在认为风水是封建迷信的时候,国外很多国家已经把风水学广泛应用到他们的教育体系,及建筑居家文化之中,这足以说明风水给他们带来莫大的好处,才如此重视,所以我们要重新以客观的态度,来重新认识风水,去除风水中其糟粕,取其精华,为己所用。

温馨提醒:风水是一门调节运气好坏的工具,好的时候进行风水调整,能吉上增吉;不好的时候,能减其凶,这些作用还是明显的、实实在在的!建议找权威专业的风水大师指导环境调整和布局。